关注我们:
欢迎来到丹阳水晶山省级旅游度假区
 • 当前位置:

丹阳第一高峰---金牛山
来源: | 作者:水晶山旅游度假区 | 发布时间: 2025-07-13 | 20 次浏览 | 分享到:

金牛山是丹阳第一高峰,主峰海拔166.1米,是齐高帝少儿时期,与小伙伴在故里附近经常登高玩耍的地方。而东城里,则是齐梁萧氏的文脉所在。

《南史》齐本纪载:“高帝以宋元嘉四年丁卯岁生……旧宅在武进县,宅南有一桑树,擢本三丈,横生四枝,状似华盖。帝年数岁,好戏其下。”说的是东城里萧道成祖宅的门前,古代有棵长得特别高大和强壮的桑树,人们在很远的地方就可看到树冠,到了近处再看它的形状,桑树就像皇帝出巡时的华盖。

  萧道成小时候在桑树底下与小伙伴们玩耍,他有天生的组织、指挥才能,小伙伴们都听从他的号令。比萧道成大2岁的堂兄萧敬宗,在做游戏时对小伙伴开玩笑说:“这棵树像皇帝出巡的华盖,是为萧道成长的。我们今后都要跟着萧道成干大事,他今后要做到皇帝。”

  虽然传说有些牵强,但后来却成了事实。可惜萧敬宗去世早,他儿子萧景先,跟随萧道成征战,深得恩宠,曾任司州刺史、领军将军等职。现在东城里萧道成祖宅遗址旁的空地上,每年都会萌生出小桑树。

  萧整举家迁移到这里后,人丁兴旺,为纪念先祖,在居地旁建家庙,后称“东城庵”,人们也称“九龙庵”。东城庵原为两进,后进三间平房里面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和祖宗牌位等。门额上写有“土能生万物,地可载九州”吉语。前一进有阁楼和平房,间数较多,用作祭祀、仓库、举办各种活动。古籍记载,萧道成母亲生养后不久断乳,为了保持母乳喂养,专门请了乳母,不久也断乳。后在东城庵里祈祷,萧道成母亲及乳母乳汁丰盈。

  1949年土地改革时,东城庵数间房屋分给劳苦大众。上世纪六十年代,为了让村上的孩子能有地方上学,将东城庵后一进三间改建为“东城村小学”。现在东城庵后一进遗址尚存,西墙壁上还可看到教学用的黑板。1968年,东城庵曾作为林业队所在地养过蚕,林业队撤散后房屋倒塌一部分,现已修缮好。旧时每年正月初九,在东城庵第一进举行庵会(灯会)活动,是丹阳每年最早的庙会,有“偷灯”得子(送子灯)传说,并有舞龙灯的民间习俗。

  清《乾隆丹阳县志》卷一“疆域乡都”记载,东城里在县东北尚德乡。东城里曾属梁陵乡管辖。新中国成立初,属彭塘乡。1956年,属双巷乡东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7年,双巷乡并入胡桥乡。1958年,东城里属建山人民公社东城生产大队。1959年,东城、张巷两个生产大队合建为张巷生产大队,1983年改为张巷行政村。东城村现有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50户,人口460人左右。

丹阳东城村(里)萧道成祖居地

萧氏祖宅有遗址

  在东城里,有一气派的老宅门额,百姓称其为“迎嘉门”,传说这里就是萧道成祖宅遗址。这座高大的门额面朝东向,不似北方建筑那样高大,也不及徽派建筑那样张扬;没有精美的雕花,却含蓄地用砖头砌嵌出“丁”字,寓意人丁兴旺。门内南侧民居已被拆除,北侧尚存一排晚清阁楼建筑。

  萧道成祖宅遗址处于龙脊的主要位置,旧时有酒坊、油坊、磨坊等,到了时令八节更是人流如潮,热闹非凡。这里周围还有几幢小门额,在其背面有祖传下来的匾额“青龙镇宅”。古籍记载萧道成生下来时,遍身有龙麟纹;萧道成的第一个儿子萧赜,小名龙儿。这“青龙镇宅”应了萧道成家族是龙的传人,故有此匾额延续下来。

  萧道成在童年时期,与小伙伴在村南的巨型桑树底下做游戏;跟着大人在东城庵里敬奉祭祀祖宗;村西的池塘里印下他练字洗笔砚的身影。13岁时,父亲萧承之将儿子萧道成接到京城建康,在鸡笼山学馆由名士雷次宗授教,学习《礼经》《左氏春秋》等儒家经典。

  在东城里西南侧,有东大、西小两个紧靠着的池塘,村民传说大的池塘,地势高一点,是过去萧氏宗族人用来淘米洗菜的塘;小的池塘,是萧道成小时候在这里洗笔砚的塘。萧道成作为“皇帝”书法家的基础,就是在东城里打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