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欢迎来到丹阳水晶山省级旅游度假区
 • 当前位置:

丹阳城池历史文化探寻
来源: | 作者:proc38046 | 发布时间: 2019-12-13 | 50 次浏览 | 分享到:

核心提示: 丹阳古名云阳、曲阿,是江南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早在公元前221年,秦朝就在此设置云阳县(后改曲阿县),是现江苏地域设置最早的15个县份之一。自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吴国开始,在这片热土上,南北东西先后出现十多座古城池,其中包括东南部的葛城、荆城、吕城,西南部的延陵、旧县,西北部的云阳城、刘繇城,东北部的东城、埤城等。拥有如此数量众多、历史悠久且各具特色的古城池,在全国的县市中是不多见的。

丹阳古名云阳、曲阿,是江南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早在公元前221年,秦朝就在此设置云阳县(后改曲阿县),是现江苏地域设置最早的15个县份之一。自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吴国开始,在这片热土上,南北东西先后出现十多座古城池,其中包括东南部的葛城、荆城、吕城,西南部的延陵、旧县,西北部的云阳城、刘繇城,东北部的东城、埤城等。拥有如此数量众多、历史悠久且各具特色的古城池,在全国的县市中是不多见的。



1937年日寇占据下的东门城墙



葛城遗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专家视察葛城遗址考古工地



葛城遗址内的神墩和环濠

记者 殷显春 摄

西周吴国第一城——葛城

遗址位于珥陵镇东南6公里的南葛城村东侧,始建于西周中期,延续至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葛城遗址总面积达86亩,是迄今发现的吴国最早的古城遗址,被称为吴国第一城。城址周边有城墙,墙高10米、宽24米,现残存部分墙体,轮廓可见。外围有护城河,清晰可辨,古城南北各一个大门。古城址不远处还有一珥城,与古遗址相应。城址内分布有窖穴、房基、水井、水沟,城址外分布有土墩墓。遗址中出土有较丰富的陶器、石器、青铜器等吴文化遗物。葛城在当地一直被俗称为“黑城”,丹阳方言“阖”与“黑”同音,专家推测,“阖城”或与早期“阖闾城”相关。“吴国第一城”葛城,很可能是被历史淹没的吴国早期都城。

春秋战国古邑城——云阳城(曲阿城、丹阳城)

遗址即为现丹阳老城区,始于春秋战国楚越征战时期,历经云阳、曲阿、风美、云州、简州、丹阳等地名变迁,距今已有2400余年的历史,期间虽城郭屡有兴废、规模逐步增扩,但城址沿着老西门一步步往东扩展的发展脉络、格局范围在今丹阳老城区域基本未变。周显王三十五年、楚威王六年(公元前334年),楚灭越,设置云阳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改云阳邑为云阳县,后又更名曲阿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又改曲阿县为丹阳县。志书记载,北宋真宗时(998~1022年),丹阳城“周回五百六十步”;宋理宗时(1225~1264年),城“周回三里,东门在斜桥,西门在县前,南门在草堰,北门在观音山。”这时的云阳城较之三国时周回要长一里多。明代嘉靖、万历年间(1522~1619年),为抵抗倭寇的入侵骚扰,江南运河丹阳段两次改道,又据河修筑内、外城,县城范围扩至“周回九里十三步”,“自城东至于城西三里而遥,自城南至于城北三里而近”,形成了县城内街衢通达、市河纵横、桥拱如带、商肆栉比、“舟楫通行”、“商民称便”的繁华气象和四街、十四坊,十六巷的城区格局。

季子采邑旧县城——延陵城

遗址位于我市西南端延陵镇,与金坛市交界。延陵为春秋吴延陵季子的采邑,秦代延陵有“姜巴路”古道,“西起句容茅山玉晨观,由青龙山下经今句容、金坛交界处,东达丹阳延陵,全长40里许”(见宋《景定建康志》、元《茅山志》)。由此可知,秦时,云阳(今丹阳市)境内西南就已有延陵地名。晋武帝太康二年,分曲阿之延陵乡立延陵县(《宋书·州郡志》),历经唐、五代,至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长达791年。其季子庙、昌国寺、韦昭墓、望仙桥及县城城廓、城河、宝塔等至今遗迹可寻,北门头、官井头等古地名延续至今。另外,有专家推测,位于延陵镇西南五公里的旧县村也可能是延陵古县的早期古县城所在地,民国《丹阳县志补遗》记载:“延陵旧县村有城隍庙”,可见曾有古城存在,该村现存环村四周的古河道疑为环城河遗迹,专家进一步推测该古城或是破冈渎终点“云阳西城”所在地。

江南第一扬州城——刘繇城

遗址位于今城区西环路附近,始建于东汉末年,是御史刘繇据曲阿为扬州刺史府署时所筑,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现西环路附近还有东国(郭)下、南国(郭)下、西国(郭)下的地名,而这一带正处于史书记载的刘繇城城郭范围内,传为刘繇城遗址而得名。刘繇据曲阿前,扬州府城均位于长江以北,曲阿刘繇城是江南第一个扬州府城,也是现江苏境内第一个“扬州城”。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孙策占领刘繇城,数万将士云集曲阿,刘繇城成为孕育东吴王朝称霸江东的“大本营”。

西汉皇族庄园城——荆城

遗址位于鹤溪河与丹金溧漕河交汇处,始建于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据珥塘《荆氏宗谱》和光绪《丹阳县志》记载,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封堂兄刘贾为荆王。荆王卒后,吴王刘濞反叛,荆王之子刘武为避祸,改姓“荆”,隐居在曲阿荆溪之南。汉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武帝赐刘武的儿子荆(刘)潭良田五万亩于荆溪一带。荆潭大兴土木,建造庄园,名为“潭府庄”,同时以土筑城,取名“荆城”。坐落在荆溪口的荆城、荆城港地名今日犹存。

三国大将吕蒙城——吕城

遗址位于吕城镇京杭大运河畔,三国东吴大将吕蒙在此屯兵筑城而得名,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吕城,古名庱亭,元代《至顺镇江志》记载:吕城在丹阳县东五十四里,吴吕蒙所筑,遗址尚存。吕城虎落里村即孙权庱亭射虎伏虎所在地。

齐梁帝王故里城——东城

即现丹阳开发区东城村,两晋、南朝时期为武进县东城里,东晋时期的兰陵古墟就在该村皇业寺后。西晋末年,淮阴令萧整避战乱“过江居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萧整定居丹阳东城里百年后,萧氏家族繁兴起来,萧整四世玄孙萧道成和五世来孙萧衍先后成为齐、梁两朝的开国皇帝。从此,东城里就成为齐梁帝王及其宗族的故里。“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南朝齐梁帝王陵墓大都在丹阳东城里周边,至今帝王陵墓石刻及皇业寺遗迹尚存。

滨江抗倭营寨城——埤城

位于丹北埤城集镇。埤城原名仁信,与丹徒交界,三国吴时为孙权育马领地,宋代就已形成规模,成为丹阳、丹徒、武进、扬中(太平洲)农副产品集散地及丹阳北部地区的商贸中心。明嘉靖年间曾在此营寨、筑城,以防倭寇。城内古街和部分护城河遗迹尚存,土城墙及南门(双串门)城楼毁于上世纪五十年代。

孔明后裔庄园城——大华诸葛氏城堡

位于东南乡鹤溪河畔的导墅镇大华村,建于元朝末年。元至正年间,大华诸葛庄园庄主诸葛亮裔孙诸葛冀富甲丹阳东南,为抵御匪患筑造此城,护城河就是现在的老鸦沟,总长达3公里。该城后被张士诚火攻摧毁,遗址至今留有城头上、焦干桥等地名。

元末氏族庄园城——后臧符氏城堡

遗址位于导墅镇南一公里的后庄村,建于元朝末年。元代延祐三年(1316年),丹阳后臧符宪鹤,被朝廷任命为户部尚书。元惠宗时期,全国动乱,为捍匪盗,符宪鹤的曾孙符智二,在后臧自造了一座占地400多亩的高深城池维护安宁,明初被常遇春部属击溃烧毁。

结语:这些城池或大或小,或因护佑区域政治中心而建,或为屯兵军事防御而筑,体现丹阳“七省之咽喉,吴越之门户”的重要地理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这些城池中,人们能领略到丰富的地域及朝代文化特质和内涵,如葛城、云阳、延陵的变迁蕴含着春秋吴文化发祥发展的历程,刘繇城、吕城的兴废呈现了三国文化的沧桑,东城里的盛衰铭刻着齐梁文化的印记,荆城、埤城、大华、后臧等城池的历史则展示了古代丹阳人民族群团结、坚强不屈、抗击外侮的地域文化精神。随着岁月变迁,这些古城大都已经湮灭在历史烟云中,有的只留下残存遗址,有的仅传下地名,但却承载了丹阳数千年悠久璀璨的历史文化和厚重清晰的地方文脉,是丹阳永不枯竭的文化宝藏。